心理认知视角的青少年友好型社区空间系统设计

Youth-friendly Community Space System Designfrom a Psycho-cognitive Perspective

黄思轶 Huang Siyi

邮箱:huangsheila@126.com

学院&年级:伦敦大学学院 研究生一年级

现有的青少年友好型设施多为短期服务项目,未能考虑青少年参与社区的可能性。作为儿童发展至成人的过渡阶段,青少年实则具有理解与认知社区的独特视角。但在传统的成才模板下,该群体在社区日常空间中日趋边缘化。故此,本课题以青少年的通勤必经之路–控江路为基地,从心理认知视角出发,借助认知地图这个工具,解析该群体空间行为背后的社群样貌及心理认知模式,重新认识并发掘青少年在社区中的主动性价值,实现”友好型”的再定义。

青少年的社群样貌及心理认知模式

Community profiles and cognitive patterns of teenagers

通过大量的田野工作,可归纳出五种极具特征的用户类型:乖小孩、梦想家、躺平者、被管束、放逐者。相较于成人目的为导向的高效率认知方式,青少年依据自身的生活轨迹及社区经验,建构出一种拼图式的认知模式,且现实与想象交织,在行为上发展出了一定的”创造性”。

建立在现实空间基础上的AR游戏化空间系统

AR gamification cognitive system based on real space

基于青少年”主动寻找社区乐趣”、”社交”、”抒发情绪”、”自我奖励”的四大需求,本课题意图建构一个现实空间基础上的AR游戏化空间系统。在角色任务实虚滤镜的三重作用下,该系统将成为社区日常空间的新图层,在增强青少年在社区中身份认同的同时,也成为了社区的创造潜能,最终实现社群共有价值与社区公共价值的转换,营造真正适合青少年的友好型社区。

沪公网安备 31012102000132号